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,西方國家一直威脅要將俄羅斯在歐洲和美國的資產用于支持烏克蘭。如今,這一威脅終于在歐洲的主導下變成了現實。
就在中國國慶節期間,烏克蘭和俄羅斯政府都發布聲明,宣布歐盟決定將約40億美元的凍結俄羅斯資產作為金融援助提供給烏克蘭。這一舉動不僅影響深遠,還讓我們不禁思考:這種做法會對西方國家造成怎樣的后果?為何歐盟選擇用這種方式來支持烏克蘭?
歐美信用體系的崩潰
展開剩余69%10月1日,烏克蘭財政部宣布,歐盟向其提供了40億歐元的金融援助,而這筆資金正是來源于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。這一決定并非一時沖動,而是歐盟內部經過長時間深思熟慮的結果。消息一出,俄羅斯方面也迅速作出回應,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公開表示,歐盟的這一行為無異于赤裸裸的盜竊,俄羅斯必將讓所有參與此事的人付出代價,包括做出決定的個人和相關國家。
這一事件無疑將損害歐美國家的信用體系。試想,一個主權國家的海外資產可以被任意凍結和掠奪,誰還敢把資產存放在歐洲呢?自從俄烏戰爭爆發,美國將俄羅斯排除在國際金融體系之外,美元的信用受到了嚴重沖擊,許多國家紛紛減少了美元和美債的持有量,這也威脅到了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。
特朗普上臺后,雖然做出了許多讓步,但仍未能調停俄烏戰爭,且美國方面也不敢繼續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。畢竟歷史上的教訓已經擺在眼前,過度制裁不僅不會迫使俄羅斯在戰場上退縮,反而會讓全球各國對美元和歐元主導的金融體系產生懷疑,并逐步瓦解這一體系。
歐盟為何如此選擇?
盡管這一做法可能帶來負面影響,歐盟為何依然決定這樣做呢?
首先,歐盟的經濟形勢要比美國更加嚴峻。美元作為全球貿易結算的貨幣,美國能夠憑借其國際地位,吸取盟友的資源來緩解自身的困境。然而,歐盟失去了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后,經濟形勢急劇惡化。特別是德國和法國這兩個大國,現在也陷入了難以支撐的境地。領導人頻繁更換、政局不穩,民眾的抗議和游行越來越多。
另一方面,自特朗普上臺以來,他一直希望將美國從俄烏戰爭中抽身,避免為這場戰爭繼續投入過多資源。他甚至提出與俄羅斯一起瓜分烏克蘭的建議,以便讓美國從戰爭泥潭中脫身。而歐盟不同,他們擔心失去烏克蘭后,將直接面對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。因此,歐盟不惜一切代價要支持烏克蘭繼續戰斗下去。
然而,歐盟面臨的財政壓力非常大,無法直接提供更多援助。因此,他們將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賣給金融機構,換取流動資金。這不僅能支持烏克蘭在戰場上堅持更長時間,還能通過軍購將部分資金流回歐盟,補充財政。
至于這一舉動是否會影響歐洲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,歐盟似乎已不再關心。對他們而言,眼下最重要的是確保烏克蘭不失敗,因為一旦烏克蘭倒下,全球秩序可能會被重新書寫,而歐盟的利益也將受到威脅。
發布于:天津市聯華證券提示:文章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